找到相关内容9755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文物宝谷林泉高致——洪谷山”系列之三 千佛洞北齐初创唐改刻

    于是僧人们雕了旧像。建国前,这个石窟未得到重视保护,大佛、菩萨、弟子的头、手被盗凿,珍贵石刻堙没于深山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许多小坐佛面部又被砸毁。1976年,文物部门重新发现了它,1986年,它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省保。   千佛洞石窟初创于北齐,初唐时全被刻,而且“得非常彻底,也非常成功”。北齐痕迹只留下两处摩崖题记,一处是东崖壁上刻的《赞佛偈语》,是赞颂佛家的五行隶书:“天上天下无如...

    盛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2689820.html
  • 尔第81窟须大拏本生连环画的初步研究——兼论米兰壁画的相关问题①

    尔石窟在佛教艺术东渐过程中的位置与作用非同一般。可是到目前为止,有关克孜尔研究的重要问题仍然存在一些疑惑和盲点,诸如开凿年代、洞窟分期、部分内容考释,甚至大、小乘佛教在龟兹的存在关系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,仍要深入细致地给予关注,至少这些属于敏感性的研究成果,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得出共识的结论。因此,我们认为,克孜尔石窟的研究还应随时关注这些基础层面的问题,尤其研究者在方法论的问题上更需谨慎对待,...

    史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1457950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四十二章经说:‘若人有过自解知非,恶行善,罪自消灭’。何以安世高来中国还二次命债,他有神通有修行,何以不自消灭?(池慧霖)

    问:四十二章经说:‘若人有过自解知非,恶行善,罪自消灭’。何以安世高来中国还二次命债,他有神通有修行,何以不自消灭?(池慧霖)   李炳南答:改往修来,罪自消灭,经语不虚,但有时间性耳,偈曰:‘假使千百劫,所造业不亡,因缘遇合时,果报还自受’。此偈明言业不亡则受报,反言之,业亡则不受报矣。安世高者,虽知夙命,似尚未得漏尽,或是业尚未亡,急求了债,自动寻求偿还,期早解脱,并非如我辈业因成熟,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70113048.html
  • 谈“改过”

         弟子:“我知道我有很多缺点,我会慢慢啦!”  师言:“你要慢慢,那干脆不要!人生无常,有多少时间可以慢慢消磨。”   弟子:“师父,为什么其他作错事的人都不必,老是我在呢?”  师言:“想要成佛的人就要,不想成佛的人就可以多多与人计较!一念觉即佛,一念迷即凡夫。”   或问:“听时思悟,境来思迷”应如何克制?  师言:“应提起毅力、决心,立‘不二过’之志,随时惕励自己

    证严法师

    |证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3/1310413499.html
  • 上海静安寺重檐式铜顶大雄宝殿年底竣工

      上海静安寺全柚木重檐式铜顶大雄宝殿,计划下月28日竣工。拟建的金佛殿、佛塔、绿云洞、文物馆以及愚园路157号整幢商业楼综合改造等项目,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规划、设计和筹措之中。最终扩建完成后的静安寺,占地面积比扩建前扩大了一倍,建筑总面积也将是原来的3倍。   自 1998年11月16日起,静安寺扩建工程已历时10年。目前,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大雄宝殿,殿高26米,内竖46根精心加工的柚木

    佚名

    |静安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1/09013032071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如为希望成佛而学佛,是为贪得心,自私心,岂非妄念?(张文炳)

    问:如为希望成佛而学佛,是为贪得心,自私心,岂非妄念?(张文炳)   李炳南答:迷恋欲尘,方为之贪,学佛本去染习,明心见性,是谓精修,成佛为普度众生,亦不得谓之私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323212839.html
  • 妙莲法师答:卖鱼的人可以信佛吗?

      妙莲法师答:一样能信,不过信了佛最好改行,否则以后要受恶业报。万一不能,心中有佛在,虽造恶会有惭愧心,造恶不会造得太深、太多,所以信佛总比不信佛好。

    妙莲法师

    生活|修福|工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01/22183020062.html
  • 炖煌本坛经校刊记(2)

    功德自心作,福与功德别。武帝不识正理,非祖大师有过。   注【16-001】“白”,“原本”作“自”,今。 [P452]   注【16-002】“尚”,“原本”作“当”,今。   注【16-003】“问”,“原本”作“闻”,依“明本”。   注【16-004】“望”下,“原本”有“意”字,今删。   注【16-005】“疑”,“原本”作“议”,依“明本”。   注【16-006】“不”下,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150119.html
  • 问:口业深重如何化解?

    知道口业深重,其实就深不到哪里去了;怕就怕不知业障深重,习气不,犯了错误还沾沾自喜,那才是造业、无知、愚昧。 口业:妄语、恶口、两舌、绮语。 首先要学会忍辱、少讲话、少管闲事,做自已的本份工作;再者如果是不得不讲,那要按章办事,有规有律,不偏不倚;实在不了,动辄发脾气、骂街、搬弄是非、说谎、夸夸其谈......那就只有念佛名、或菩萨名号了。长期下去,别人才会对你生好感,自已才会在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167813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近代印度佛教复兴的情况,可否介绍一些?

    宗佛教运动在"不可触种姓"的群众中发生起来,这是近代佛教史上一件大事。原来,有一位安贝德卡尔(B.R.Ambedkar)博士,是印度"不可触种姓"人民的领袖人物。 1956年10月,他在那伽浦尔一次群众大会上宣布他信了佛教,并宣传"人不是神创造的"和"一切众生平等"的佛教教义,参加大会的五十万"不可触者"响应他的号召,同时宣布放弃印度教信仰而归依佛教。安贝德卡尔于1956年12月突然逝世,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教常识问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052510813.html